转自公众号:管理世界杂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MDAyODQ5Mw==&mid=2649910890&idx=1&sn=a1238cc71a58a19e3ec954182794d041
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实现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
文章来源
作者:
沈永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
毕荟蓉(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郁建兴(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王晓蓬(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文章刊发:《管理世界》2025年第3期
文章主要内容
摘要:政府资助社会组织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十年政策执行的经验现象分析,提出了“行动逻辑—实现机制—政策效果”的解释框架。本文发现:(1)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具有提升社会服务供给、提高社会组织发展、改善政社关系等多元政策效果;(2)政府在工具性行动逻辑和社会性行动逻辑的驱动下资助社会组织,且在不同资助阶段产生动态变化;(3)在双重逻辑的动态驱动下,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不同政策效果经由资源撬动、规范赋能、引领示范等3种机制得以实现,并呈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从行动逻辑层面拓宽了西方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理论,贡献了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中国模式,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开展政策评估与机制选择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政府资助 社会组织 政策效果 行动逻辑
收稿时间:2023-2-10
反馈外审意见时间:2023-8-8、2023-12-12、2024-3-13、2024-8-7、2024-10-21、2024-11-8
拟录用时间:2024-12-24
一、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2016年,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促进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优势,优化公共服务供给”。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协调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可见,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政府资助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整合社会工作力量,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异质化公共服务需求。那么,政府资助社会组织产生了哪些政策效果?这些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效果的某个单一维度,未能全面考察政府资助社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政策的多重政策效果;且对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工具性价值讨论较多,较少基于中国情境探讨政府作为资助主体的多重行动逻辑及其实现机制。因此,论文旨在探讨我国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多元政策效果及其背后的行动逻辑与实现机制。
二、主要内容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论文通过对2012~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的政策评估和解释,从具体的经验现象出发构建了“行动逻辑——实现机制——政策效果”的解释框架。首先,通过深入分析十年间3546家受资助社会组织的问卷数据,对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三种政策效果进行综合描述与评估;其次,通过回顾2012年~2021年十年间政策文本、资助资金分布以及相关问卷调查,挖掘这些政策效果背后的行动逻辑及其阶段性特征;最后,基于184个受资助社会组织以及13个地方民政部门765名关键参与者的访谈文本,选取典型案例总结提炼这些政策效果背后的实现机制。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论文构建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实现机制——政策效果”解释框架(见图1)。
图1 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实现机制——政策效果”解释框架
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具有提升社会服务供给、提高社会组织发展、改善政社关系等多元政策效果。在社会服务供给方面,政府资助提升了社会组织服务供给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在社会组织发展方面,政府资助改善了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增加了社会组织人才数量;在政社关系方面,政府资助增强了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和政策倡导。
第二,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受到工具性行动逻辑和社会性行动逻辑的双重驱动,且在中国情境下呈现出工具性行动逻辑增强、社会性行动逻辑减弱的演化趋势。其中,工具性行动逻辑是指政府通过资助社会组织来协助政府完成公共服务供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具体政府任务目标;社会性行动逻辑是指政府通过资助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能力,激发社会活力,以实现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但这对政府自身并不产生直接影响。
第三,在双重逻辑的动态驱动下,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不同政策效果经由资源撬动、规范赋能、引领示范等三种机制得以实现,并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具体而言,在工具性行动逻辑导向下的政府通过资源撬动机制提升社会服务效果,在社会性行动逻辑导向下政府通过规范赋能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在工具性和社会性行动逻辑互动影响下政府通过引领示范机制改善政社关系。
论文为政府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一是政府应建立资助社会组织的差异化政策体系;二是社会组织应积极主动提升自身能力;三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应通力合作,互惠互助。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论文的研究贡献在于:
第一,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将工具性与社会性行动逻辑的互动纳入分析框架,并动态分析了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政策效果,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对社会性行动逻辑关注不足的问题。
第二,回应了既有文献关于探索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实现机制的研究呼吁,深入剖析了政策效果背后的实现机制,揭示了资源撬动、规范赋能和引领示范等机制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发挥作用。
第三,与西方公共服务外包和合作治理理论更强调政府资助的工具性行动逻辑和市场竞争机制不同,论文揭示了中国情境下政府资助社会组织受到工具性逻辑与社会性逻辑双重驱动的特征,并呈现出两种逻辑相互影响、动态调整的新趋势,这一研究发现为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与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等多元主体行动逻辑之间的交互影响,延伸关于政府资助社会组织潜在负面政策效果的讨论,以及通过更多地方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大样本检验。
五、写作、投稿、修改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研究团队长期关注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并围绕该主题开展系列研究,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Public Management Review,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China Quarterly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社会组织管理》等。论文作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央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双重行动逻辑、多种实现机制及其多元政策效果。论文于2023年2月10日投稿至《管理世界》,历时两年多,先后经历了六轮审稿,可谓是“论文虐我千百遍,我待论文如初恋”。然而,论文被《管理世界》最终接受后,我们作者团队深刻地意识到“唯独拥有永不放弃的信念,才能最终实现天道酬勤”。我们深信,论文投稿、评审以及修改完善的过程,正是作者与评审人、编辑老师合作生产一篇优质论文的重要过程,凝结了大家共同心血和努力:在外审过程中,多位匿名评审专家从论文框架、行动逻辑、实证分析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富有洞见的意见和改进建议,大大提升了论文的理论高度与研究逻辑,也增强了论文的规范性、严谨性和可读性;在排版与校对过程中,得益于编辑老师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与辛勤付出,论文终稿的呈现形式得到了显著优化。在此,我们向所有匿名审稿专家和编辑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简介
沈永东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 长聘教授
毕荟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博士生
郁建兴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教授
王晓蓬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文章刊发:
沈永东、毕荟蓉、郁建兴、王晓蓬:《政府资助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实现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管理世界》,2025年第3期,第130~147页。
SHEN Yongdong, BI Huirong, YU Jianxing, WANG Xiaopeng. Action Logic, Mechanisms, and Policy Effects of Government Funding of Social Organizat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2025, 41(3): 130-147.
相关链接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